• 智博1919





  • EN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聚焦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实现超大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聚焦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实现超大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中国建设报
    • 2024-11-22
    • 分享至 :

    北京 、上海、广州 、深圳等超大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其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建筑业是常青行业 ,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且上下游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是数字技术、现代金融的重要载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作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 ,智博1919要深刻领会《决定》精神,结合超大城市发展实际,找准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不断推动我国超大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要把建筑模块技术作为超大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


    《决定》提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 ,催生新产业 、新模式、新动能 ,发展以高技术 、高效能 、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智博1919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 ,推动建筑领域成为现代科技成果落地应用的集中承载和重要场景,用“新质生产力”引领建筑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模块化建筑是将功能集成模块工厂化生产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智慧化组装而成的建筑。当前,学习借鉴汽车产业已成为建筑业普遍共识,而模块化建筑是实现该理念的最优技术路径之一 。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通过工业化手段、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工厂化集成生产,现场建造工期短,显著提高综合效益 ;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可大幅降低建造成本;变追求“现场装配率”为追求“工厂化智造”,回归建筑工业化发展“初心” ;建筑更安全,巧妙利用模块为混凝土“模壳”,建筑主体结构仍由混凝土现浇形成 ,变传统装配式建筑体系“等同现浇”为“等于现浇”,抗震性能更优 ;现场施工降噪、减尘 ,更环保;可实现异地工厂化生产 ,满足城市减量发展需要。


    ●像买汽车一样买房子


    模块化建造速度快,“期房”概念不复存在,倒逼形成“现房销售”模式,实现住房实物“所见即所得”,通过市场机制提升房屋质量水平,从源头上杜绝“交房即维权”现象。


    ●像养汽车一样养房子


    借鉴汽车领域养护 、保险、服务等制度,像汽车4S店一样搞好物业服务,实现“谁生产谁售后”,推动建立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治理机制。


    ●像“小米汽车”一样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模块化建筑相较传统装配式建筑体系,具有厨卫、装修、电器、智能家居等各类产品集成功能,将成为现代科技集成应用、产业链整合的重要载体和中枢 ,通过“以点带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好房子”目标


    通过对结构、保温、装修等精细化 、一体化生产 ,提升抗渗、防潮、隔音、保温、防腐等性能品质,将房屋打造成质量过硬的优质产品,为住户带来舒适宜居体验 。


    ●向“智”造业飞跃转型


    模块化建筑是当前最接近于工业产品的建筑,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结合,是摆脱传统施工管理思路、推动建筑业向“智”造业跨越式转型的最优载体 。


    当前,以北京为代表的超大城市正积极发展模块化建筑 ,加紧编制相关技术导则和地方标准,已推动一批试点项目落地。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改造项目在全国首次将混凝土模块技术应用至城市更新项目中 ,施工周期仅90天,大大缩短居民异地安置时间,获群众点赞 ,减轻安置经费压力。与传统改造模式电梯“错层入户”相比,该项目实现电梯“平层入户” ,方便居民出行,消除易渗漏接缝 ,实现了雨季居民“零投诉”,为老旧小区改造探索了有效途径 。2022年,北京亦庄蓝领公寓项目采用钢结构模块,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共1500个模块,用时45天建成 ,整体装配率达92%,嵌入了智能家居、智能灯光、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等,为住户带来宜居生活体验。2024年,北京大兴国际航空社区项目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模块,采用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分离管线与结构 ,较传统建造方式节省工期50%,减少人工60% ,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发展新质生产力 ,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要把改革体制机制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作为政府部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建议超大城市从以下5方面发力。


    ●加强刚性约束


    学习借鉴新加坡 、香港等地政府工程带头推广模块化建筑的有益经验 ,要求保障房 、宿舍、办公楼 、学校、医院等政府投资项目使用模块化建筑,推动建筑模块标准化 、规模化生产,实现降本增效 。条件成熟后要求一定比例房地产开发项目使用模块化建筑。


    ●布局产业基地


    抓紧建筑模块生产工厂布局,打造辐射地区、全国和海外的产业基地,服务满足“三大工程”建设需求 。


    ●强化激励支持


    研究出台获准额外增加建筑面积、财政补贴 、设立专项基金 、税费减免等激励政策;设立预先认可机制,精简审批程序;支持国企带头行动 、加速进场布局 ,提升市场主体积极性。


    ●改革管理机制


    改变当前碎片化的工程组织管理模式  ,推行工程项目总承包、建筑师负责制、全过程咨询等模式;借鉴制造业质量控制方法,完善建筑模块生产产品质量管理机制,探索产品认证体系;完善现场吊装安全管理机制;放宽建筑模块道路运输限制。


    ●培育产业工人


    制定模块化建筑专业培训计划,通过产学研一体 、“工地”转“工厂”,吸引年轻人从事工厂化建筑“智”造工作 ;强化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开设紧缺专业,培养大批掌握最新模块化建造技术的产业工人。


    要把基坑气膜技术作为超大城市绿色建设的关键新质生产力


    《决定》提出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 、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智博1919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绿色建造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建设方式和管理运行模式绿色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基坑气膜技术是在基坑开挖前,在智慧监控的基础上,使用高强膜材将整个基坑笼罩封闭起来,从而实现基坑施工降噪、减尘的绿色建造技术。常规基坑施工多采用露天开挖方式,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即使采用现有防尘天幕等技术,其降噪、减尘效果仍然有限。应用基坑气膜优势如下。


    ●解决“工程干不动”问题


    基坑施工噪音得到控制,不会因居民大量投诉而停工;施工扬尘得到控制,不会因雾霾 、沙尘天气和重大活动影响而停工;气膜可抵御大风、负荷厚积雪,不会因各类大风雨雪天气影响而停工;冬季膜内温度比膜外温度高8℃左右,减少冬季施工影响 ,加快施工进度。


    ●解决“群众不满意”问题


    基坑施工形成完全封闭作业场所,配合洒水湿化措施和排风口除尘设备 ,可减少约80%噪音和90%扬尘,大大提升周围宜居水平 。


    ●解决“成本不可控”问题


    虽然增加一次性投入 ,但缩短工期促使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早收益,为建设单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减少裸露场地覆盖工作量 ,节省扬尘治理投资;冬季施工混凝土不用保温措施 ,节省冬季施工费;气膜可拆拼并周转使用,降低投入成本,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解决“灵活性不强”问题


    现有防尘天幕、防尘隔音罩棚等技术均只适用一定的场景,使用灵活性不强 。而从关注度高的“超大工程”到胡同小巷里的“小微工地”,基坑气膜均可适用。


    作为超大城市之一 ,北京是基坑气膜技术的全国首创地 ,在全国率先发布基坑气膜技术导则 、造价费用指标,推动一批试点项目落地。2023年11月,北京三统碑综合大厦项目成为首个基坑气膜试点项目,覆盖面积4200余平方米 。2024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新兴盛危改项目落地全国首例双基坑气膜,覆盖面积1.3万余平方米;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落地全国首例应用于施工全周期、可以在内部进行塔吊作业的基坑气膜,覆盖面积1.3万余平方米 。2024年8月,宣武门外大街97号院房屋翻建项目  ,为解决胡同空间局促 、工地紧挨住户、扰民程度被“放大”的难题 ,借鉴大型基坑气膜经验,创新定制“微型气膜”,实现了居民“零投诉” 。


    下一步,建议超大城市从以下4方面发力。


    ●加强刚性约束


    在超大城市发展重点区域明确要求应用基坑气膜技术 ,实现“应用尽用”。


    ●提升使用效能


    施工总承包要提高气膜材料使用和周转效率;采取智慧化监控手段 ,强化基坑气膜密闭空间安全管理 。


    ●强化激励支持


    抓紧研究出台减环保税、增文明施工措施费、给予绿色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提升市场主体积极性。


    ●构建绿色产业链


    配套增加氢能 、电动化等绿色运输车辆投入,在渣土消纳场所布局加氢站和充电桩 ,实现绿色运输,实现“应绿尽绿”,打造基坑施工绿色全产业链 ,使基坑气膜成为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 、可持续方向转型的样本,提升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底色“含绿量”。


    立足新发展阶段 ,超大城市建设要落实新发展理念,向更高效、绿色  、安全、高品质方向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超大城市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