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博1919





  • EN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1017个项目获绿色建筑标识 ,总建筑面积约1.17亿平方米 绿色建筑 扮靓荆楚城市风景
    1017个项目获绿色建筑标识 ,总建筑面积约1.17亿平方米 绿色建筑 扮靓荆楚城市风景
    • 来源 :湖北日报
    • 2024-03-01
    • 分享至 :

    提到碳排放,大多数人立马会想到工厂 、机动车尾气减排等。其实,智博1919每天工作生活的房屋建筑  ,一直是碳排放大户。据测算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


    近年来,湖北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政策约束性不强 、执行力不足 、监管缺少强有力手段等问题  ,制约着我省绿色建筑迈向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


    3月1日,《湖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 ,意味着湖北绿色建筑发展迎来新阶段 。


    绿色建筑到底长啥样?如何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条例》提供了哪些解题思路?今起湖北日报推出上、下篇报道,敬请垂注。


    绿色,正在成为我省城市建设的主色调 。绿色建筑 ,正在智博1919身边拔节生长。


    来自湖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 ,我省共有1017个项目获绿色建筑标识,总建筑面积约1.17亿平方米。2023年,我省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排名全国第五 ,仅次于北京、山东、广东 、江苏。


    绿色建筑到底长啥样?连日来,记者前往武汉、荆州等地“探绿” 。


    屋顶变花园 墙壁挂绿植


    这座文体中心将成“城市丛林”


    武汉蔡甸区琴润大道以北,透过无人机视角 ,只见一个形似起伏山丘又如流水蜿蜒的“庞然大物”——这里是中法生态城文化体育中心,单体建筑面积约8.34万平方米,也是武汉市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项目 。


    超低能耗建筑,简单来说指建筑物通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 ,采用被动或主动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将建筑碳排放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作为超低能耗建筑,这座建筑最大的特点是绿色——近万平方米的屋顶花园和生态绿墙,眼下正在施工。


    2月27日下午 ,记者走进项目现场 。一眼望过去,从文体中心前广场延伸至屋顶花园共建有6条环形绿道,游人可顺着绿道漫步登上屋顶;屋顶则是由多个园林小品形成的空中花园。


    “植被是最直接、最实际的固碳方式 。”该项目工程部副部长郑攀介绍,屋顶花园将种植低矮灌木 、草甸,部分区域种植大树点缀。园林式屋顶可加强大楼隔热 、隔音效果,也可吸附飘尘、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 。


    临近高罗河一侧的墙体,是采用了垂直绿化技术的生态绿墙 ,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


    “屋顶花园的底部和种植槽盒内都设置了自动滴灌系统。”郑攀介绍 ,广场上配置了两个雨水收集池,沉淀后可用于景观灌溉和场馆冲洗,节约利用水资源。


    既有看得见的绿,还有看不见的绿。比如占到项目外立面面积70%的玻璃幕墙 ,采用三银Low-E中空节能玻璃并填充惰性气体,能有效阻隔太阳辐射。


    “通过一系列高效节能技术措施 ,整个建筑能耗降低了18.37%,综合节能率达77.14%。”该项目质检部长孙福乐介绍 ,项目建成后将是一个立体的“城市丛林”,与邻近的高罗河湿地公园 、生态廊道及湖泊融为一体 。


    转化自然资源 广用节能设备


    这栋办公大楼年均减碳40吨


    “初心就是想建造一栋因绿色而生的大楼 。”2月1日,站在已投用一年多的汉阳市政建设大厦前,设计师余敏利不免感慨。


    汉阳市政建设大厦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四新北路与芳草东路的交叉路口,2022年6月正式落成启用,是一栋荣获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的办公大楼 。


    余敏利介绍 ,在前期设备投用方面,大楼通过使用三银低辐射玻璃、节能电梯、高性能空调设备机组、节能灯具等达到节电目的。


    以三银低辐射玻璃为例 ,尽管建造成本高于普通玻璃,但它隔热效果更优、透光性更好 ,可节约大量的照明能耗和空调能耗 。据测算 ,每年可节约电量8万多千瓦时,减少42.89吨碳排放量 。


    大楼还充分使用自然资源,比如用光伏发电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用于办公区用电 ;将风能转化成电能,用于监控供电;使用空气能热水器加热,相比电热水器,可节约近3/4的电能。


    在节水方面 ,大楼也有妙招。大楼一层休息区,有一条“小河”穿过 。余敏利介绍,碰到下雨,周围的雨水会向这条河流汇集,通过地下雨水回收系统流向广场西南侧雨水回收池,沉淀净化后再泵送至景观水池循环利用。


    据介绍,仅是大楼绿化部分应用的雨水综合收集系统和中水处理系统,每年可节约水量3928吨,减少0.66吨碳排放量。


    此外,大楼还通过安装一氧化碳检测系统 、智能大厦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防止大楼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能源浪费 。比如在地下车库安装一氧化碳检测系统,根据实际浓度定期排风,避免排风频率过高导致能源浪费;将管理、安防、设备管理等系统融为一体 ,打通大楼内人 、物 、日常办公、安防 、监控等全部数据,也能实现优化调度、能源节约和安全环保。


    据测算,与普通办公楼相比 ,该大楼年均能耗可降低25%。


    冬天无需供暖 夏天无需空调


    这间房子会“呼吸”


    一进屋,暖意融融 。邓美光庆幸,在今年罕见的冰雪天气到来前,她搬进了位于石首市丽天湖畔的新家。


    丽天湖畔小区 ,是湖北省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住宅小区项目 ,目前已获得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也被称为“会呼吸的绿色建筑” ,即通过地面、墙体 、门窗的保温隔热、新风系统以及太阳能 、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实现室内四季恒温、恒湿、恒氧 、恒净和恒静的建筑。简单来说,这类建筑具有保温强、气密好 、用能少 、噪声低、空气佳等优点。


    “住进来两个多月 ,家里的新风系统没关过,屋内温度一直维持在21℃左右,这个冬天过得很舒服。”说起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 ,邓美光一脸不解;但问起居住体验 ,她连连点赞。


    该项目采用的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与传统空调取暖相比,空气清新不干燥 ,还能过滤PM2.5净化空气;1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24小时耗电在2.2度左右,远低于空调耗电量。


    不过,新风系统要发挥出最佳效果,还得需要建筑密封性强。


    “就像给建筑穿了一件棉衣 。”该项目运营经理韩立山介绍,该建筑楼外保温材料使用了150毫米的石墨聚苯板,外窗采用了三玻两腔中空玻璃 ,气密保密性非常好;同时采用无热桥处理措施 ,能减少热能散失,提升保温性能。


    据介绍,这类超低能耗建筑能耗仅是传统建筑能耗的20% 。“低能耗 ,带来的却是高舒适的居住体验。”韩立山说,尽管该住宅小区比一般小区售价高出至少25%,但市场反响不错 。目前该项目一期120套住宅已售罄 ,二期正在建设中。





  • XML地图